【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執行落實情況

發布時間:2023-01-03 15:43 信息來源:裕安區鄉村振興局 閱讀次數:
字號: 打印
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執行落實情況
序號 類別 工作任務 工作要求 責任股室 完成情況
1 全面推動產業就業提升,不斷拓展增收渠道 (一)著力推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 協同區人社局,督促各鄉鎮開展脫貧人口、監測幫扶對象就業需求摸排,加強工作調度、強化監測分析,全面落實就業幫扶政策和勞務輸出、以工代賑、勞動力培訓、鄉村公益性崗位、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等幫扶措施,多渠道拓展就業,保持脫貧勞人口和監測對象就業規模、就業幫扶車間數量及帶動脫貧人口就業數量總體穩定;提高職業技能水平,有針對性開展穩就業技能培訓,持續兌現“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和跨省務工就業交通補貼。配合人社部門開展“春風行動”、脫貧人口現場招聘等活動,強化各項就業服務保障措施落地落實。 信息中心、項目和社會扶貧股 落實各項就業幫扶措施,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全區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實現就業56447人,占2021年就業人數102.22%。公益性崗位幫助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就近就業5851人,其中光伏公益性崗位4437人;11家就業幫扶車間帶動就業1092人,其中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236人。向12309名符合條件的脫貧勞動力發放一次性省外就業交通補貼615.45萬元?!皟擅庖谎a”和“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資助脫貧家庭學生33607人次2312.63萬元,未發生義務教育段學生輟學和安全飲水問題,“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實現動態清零。
2 切實強化項目管理,統籌用好銜接資金 (一)加大資金項目調度力度 聚焦項目申報、實施、竣工驗收等關鍵環節,及時發現和糾正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確保資金規范、安全、高效運行。嚴格履行周調度、月通報制度,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確保銜接資金支出進度在4月底、6月底、9月底分別達到30%、50%、75%以上,力爭12月底前預算執行力達100%。嚴格落實公告公示制度,確保區、鄉、村三級銜接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情況一律公告公示。嚴格銜接資金撥付,嚴禁銜接資金建設項目出現拖欠農民工工資、拖欠工程款情況。 項目和社會扶貧股 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全年統籌安排各類資金6.53億元實施產業、雙基等項目435個,其中財政銜接資金3.69億元實施項目219個。區財政安排銜接資金9895.3萬元,較2021年增加1000萬元;嚴格履行周調度、月通報制度,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截至12月31日,銜接資金支出進度預算執行力達到100%;嚴格落實公告公示制度,區級銜接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情況都已公告公示。
(二)持續做好項目資產管理 建立健全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長效運行機制,動態更新資產臺賬。合理規范及時使用資產收益,鼓勵用于發展,嚴禁簡單發錢發物。及時組織經營性項目資產運行、收益等情況督導,確保經營性項目資產效益持續穩定發揮。 項目和社會扶貧股 充實完善2022年項目庫,謀劃項目870個17.07億元,安排銜接整合等資金6.53億元實施項目453個。建成2023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謀劃1104個項目17.18億元,產業類項目占比71.89% 。加強扶貧資產管理。全區摸底登記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項目資產43.68億元。按照規定,對非物化資金7.46億元進行登記;對8826個36.22億元扶貧項目資產進行分類,并按照程序確權移交權屬單位進行管理,其中公益性資產7055個23.11億元,經營性資產772個11.98億元,到戶類資產999個1.13億元。今年以來,嚴格按照省市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要求,樹牢風險意識,壓實后續管理責任,于3月份對經營性資產進行了專項督查,發現少數項目存在收益暫時未到位、因政策影響導致項目需要轉向、合同到期未續簽等問題,立即反饋,責成權屬單位限期整改。6月份,啟動了為期7個月的村級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排查整治扶貧資產登記不全面、權屬不清晰、管理不到位、運營不正常、收益分配不規范、處置不嚴格問題,發現問題。經兩輪排查,發現4類10個具體問題,建立問題整改臺賬,目前已完成全部問題整改工作。加強銜接資金管理。在全區開展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使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共排查問題3類8個具體問題,建立問題整改臺賬,目前已完成全部問題整改工作。
3 不斷深化幫扶工作,有效助力鄉村發展 (一)強化駐村幫扶 抓能力提升,配合組織部門開展駐村幫扶干部示范培訓,創新培訓方式,促進駐村幫扶干部熟悉政策要求、提升能力素質。抓責任落實,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落實幫扶措施,抓好鄉村建設治理規劃設計,提升鄉村建設治理質量,總結提煉一批可復制、能推廣的成功經驗,營造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抓駐村管理,協同組織部門開展暗訪督導,推動幫扶單位走訪慰問駐村干部,落實各項待遇和保障。 各股室、信息中心 增加區鄉村振興局人員編制,選優配強鄉鎮工作站和村鄉村振興專干力量,選派35名不再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領導干部到非出列村任鄉村振興指導員,抓好232名選派駐村干部教育管理,為出列村安排鄉村振興見習工作人員,切實增強鄉村振興工作隊伍力量。蘇埠鎮南樓村、江家店鎮林寨村“積分超市”、分路口鎮古城村“美德銀行”、城南鎮桃灣村鄉風文明超市等創新做法獲省市點贊。
(二)強化定點幫扶 繼續推動區級領導到鄉村振興聯系點和幫扶戶開展走訪、慰問、調研。協調區直幫扶單位要繼續充分發揮單位資源優勢,幫助定點幫扶村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助力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增收,提升鄉村治理水平。2022年底前會同有關單位組織開展區直單位定點幫扶評價工作。   項目和社會扶貧股督查督辦股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開展第六批、第七批駐村干部回村“走親戚”活動,邀請了59家幫扶單位第六批、第七批駐村干部回聯系村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目前已全部走訪到位。聚焦村集體經濟增長、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增收,聯合區發改委、區總工會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消費幫扶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廣泛發動各級組織、干部職工踴躍參與,按照每人不超過500元的標準,集中采購我區特色農產品,充分發揮消費幫扶作用,截至2022年12月28日,我區107家單位采購特色農產品5481套,合計274.05萬元。
(三)強化社會幫扶 繼續開展縣域結對幫扶,進一步完善幫扶機制。認真落實省屬企業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獅子崗鄉結對,加強日常溝通聯系,推動幫扶工作取得實效。配合相關單位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等各類社會幫扶活動,鼓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社會幫扶,形成各方參與、協同聯動促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項目和社會扶貧股督查督辦股 推深做實包河區縣域結對幫扶、太平集團定點幫扶、淮河能源控股集團與獅子崗鄉結對幫扶,落實3034萬元幫扶資金實施項目24個,提升產業和雙基水平。
4 強化關鍵要素支撐保障,推動政策落地見效 (一)扎實做好金融幫扶 組織鄉鎮摸清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新增貸款需求,做到應貸盡貸;協同金融部門,做好到期貸款風險研判,及時化解逾期貸款風險。會同有關部門和保險機構,協同推進“防貧?!本C合保險,探索價格指數保險保障,抵御市場變化風險。 項目和社會扶貧股 積極落實小額信貸政策,堅持應貸盡貸和戶貸戶用戶還方向,全區今年新增小額信貸 1843戶8608.8萬元,貸款余額9439戶3.71億元。安排2439萬元獎補資金支持10894戶脫貧戶發展到戶產業,并納入“防貧?!碧厣a業保險,促進群眾增收。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協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培育計劃等行動,支持鄉村人才就業創業。調整優化鄉村振興系統干部隊伍整體結構,加快促進干部能力素質轉型升級,不斷提升鄉村振興部門人才建設水平。規范推進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為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提供基層法治人才保障。 各股室、信息中心 增加區鄉村振興局人員編制,選優配強鄉鎮工作站和村鄉村振興專干力量,選派35名不再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領導干部到非出列村任鄉村振興指導員,抓好232名選派駐村干部教育管理,為出列村安排鄉村振興見習工作人員,切實增強鄉村振興工作隊伍力量。
(三)做好年度考核評估 牽頭做好2021年度國家和省、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組織開展2022年度考核評估,繼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鄉鎮、部門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內容,用好考核評估結果。配合健全鄉村振興責任制、考核督查等機制,繼續開展常態化監測調度和暗訪調研。 各股室、信息中心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五大振興專項小組建立例會制度,組織開展扶貧經營性資產管理、集中排查、問題整改、項目資金、綜合業務等督導暗訪5次,推動各項工作扎實開展;開展兩輪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集中排查;建立資金項目常態化督導推進機制,促進項目實施和資金撥付進度;
5 深入推進職能調整承接,扎實推進鄉村建設 (一)協同推進鄉村建設 配合區農業農村局,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動”,用繡花功夫建設美麗鄉村。高質量推進“十四五”農村廁所革命,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新改建戶廁優先入室、確保進院,統籌做好水沖式廁所供水保障和污水處理。完成問題廁所整改,鞏固前期排查整改成果。分區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協調有關部門加強農村路、電、網、水、氣等建設管護,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協助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優化配置,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 督查督辦股、項目和社會扶貧股 一是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銜接整合資金投入3.72億元實施基礎設施項目388個,其中投入8426萬元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等人居環境治理項目80個。投入6189萬元實施2022年度12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6個區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和130個美麗宜居自然村莊建設。完成4626戶改廁任務并落實長效管護機制。                                                      二是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投入3859萬元實施校舍維修、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96個,投入7769萬元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7所;對90家村衛生室進行維修或擴建并更新補充醫療設備。
(二)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配合有關部門,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建立健全“一約四會”群眾自治機制,加強法治鄉村、平安鄉村建設,探索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三治理”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廣應用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積極組織選送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積極參與裕安農民豐收節各項節慶活動。規范和加強新時代涉防止返貧涉鄉村振興信訪工作,真心實意回應解決群眾訴求。配合有關部門,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積極探索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新路徑,樹立文明新風尚。 綜合股、項目和社會扶貧股、督查督辦股 逐步優化鄉村治理。嚴格落實“五個一”工作制度,以創建“明星村”、“示范鎮”為抓手,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示范創爭活動。實施“培強扶優”項目,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工作,為30個村集體經濟項目發放貸款1600余萬元,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增加。全區23個鄉鎮(街)和317個村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實現全覆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覆蓋率達98.12%。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移風易俗,全區區級及以上文明村171個,文明鄉鎮13個。開展“一約四會”等移風易俗活動800余場、受眾10萬余人,蘇埠鎮南樓村、江家店鎮林寨村“積分超市”、分路口鎮古城村“美德銀行”、城南鎮桃灣村鄉風文明超市等創新做法獲省市點贊。